「香港青年科創英才」

為促進中國內地與香港人員交流,同時推動中國內地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科創事業發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港澳台事務辦公室、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北京聯絡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港澳台辦公室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署的支持下,太古集團於2023年推出「香港青年科創英才」計劃,鼓勵在香港成長、品學兼優且有志在科技創新領域發展的香港青年到內地高校主修科技相關專業。

我們希望申請者

  • 對學業和新知識有不懈的追求
  • 對科技創新有熱情和理想
  • 對社會進步有使命感和責任感

我們會為獲選者提供

經濟支持

本計劃將為獲選者提供現金資助以應付本科學習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每人每學年港幣四萬元,涵蓋整個學習期。

職業引導

獲選者在本科期間,將獲安排參與研學團,包括到訪內地科研重鎮,參觀科研機構與科創企業等,並有機會與知名科學家、科技創業者、科研機構負責人對話。此外,獲選者亦會參與暑期實習,由本計劃提供科研機構或科創企業的實習機會及實習津貼。

首席科學家

張亞勤院士是本計劃的首席科學家,為獲選學生提供指導,不定期組織獲選者與科學家、創業者交流。張院士是清華大學智能科學講席教授、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和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院士。張院士於1997年(31歲)獲授予IEEE Fellow,成為歷史上獲得這一榮譽最年輕的科學家。此外,張院士是數碼視訊和人工智能領域的世界級科學家和企業家,擁有60多項美國專利,曾發表超過500篇學術論文。

首席科學家寄語

我很高興看到太古集團主辦此次「香港青年科創英才」計劃。當下,世界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撲面而來,中國科創熱潮方興未艾。人工智能在大幅度提高生產力的同時,也在重塑社會和經濟的架構。有些產業和工作將消失。任何重複性的腦力和體力工作將被機器取代;任何可描述的、有固定規則的、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機器都會超過人類。但另一方面,更有創意、更高品質、更有想像力、更有趣味的工作也將產生。

對於同學們來講,這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充滿了機會,也充滿了不確定性;對此,我給大家一些建議:

第一,做永恆的學習者,應對變化。資料和資訊都在爆炸性的增長,每年產生的新資料是有史以來產生的資料的總和,5年前學的靜態的知識80%沒用,重要的是動態的學習能力。人工智能時代,機器都在學習,人類更應如此。

第二,保持你的激情,保持你的純真,保持你的棱角,保持你的鋒芒。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和視角,不需要八面玲瓏,不需要遵循傳統,不需要圓滑世故。

第三,將道德與人性擺在核心位置,踐行「以人為核心」的原則。技術是中立的,但技術的發明者具有目的性。工程設計只是工具,但工程師是在為整個人類服務,因此科研必須堅持「以人為核心」的原則。

太古集團主辦「香港青年科創英才」計劃,鼓勵香港有志青年投身香港與國家的科創事業。我也希望香港的青年學生積極回應歷史責任的號召,保持靈活變通,做真正服務人類的科學研究,在國家科技發展所提供的廣闊空間裏盡展所長。

 

張亞勤院士
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院長

申請辦法

歡迎在香港成長、品學兼優並有志在科創領域發展的香港年輕人參與本計劃。現階段計劃在2023至2025年間招募100名香港學生。申請人須為持有效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及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的香港學生,同時已獲內地高校理工專業本科錄取。所有申請人應仔細閱讀《「香港青年科創英才」申請指引》。申請期為每年6月16日至9月30日,請下載《「香港青年科創英才」申請表》

獲選參與本計劃是對獲選者科研潛力的肯定和鼓勵,因此已獲授其他獎學金的申請人仍符合申請資格,但申請人須留意該等獎學金計劃的有關規定。每名合資格申請人只能受惠於太古集團提供的資助最多一次,即不可同時參與本計劃和領取「太古中國獎學金」

更多資源分享

點擊下方内容了解更多有關科創發展與港生在內地高校就讀的體驗。

AI大模型時代

  • 《AI大模型時代》
  • 張亞勤院士,「香港青年科創英才」首席科學家、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
  • 建設香港國際創科中心

  • 《建設香港國際創科中心》
  • 李藴妍女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署助理署長
  • 內地學習與生活體驗分享

  • 內地學習與生活體驗分享
  • 聯繫我們

    「香港青年科創英才」秘書處
    hkytit@swire.com.cn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