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6-1860 早期
1816
太古源起
集團
約翰.施懷雅(1793-1847)
19世紀的利物浦港口
約翰.施懷雅(John Swire, 1793-1847)於英國利物浦開設進出口業務。
1847
子承父業
集團
約翰.森姆爾.施懷雅(1886年)
威廉.赫德遜.施懷雅(1830-1884)
約翰.施懷雅去世後,生意交由兩名兒子約翰.森姆爾.施懷雅(John Samuel Swire, 1825-1898)及威廉.赫德遜.施懷雅(William Hudson Swire, 1830-1884)打理,其後公司更名為 John Swire & Sons。約翰.森姆爾.施懷雅將業務拓展至海外,為今日的太古奠定根基。
1854
澳洲業務
集團
約翰.森姆爾.施懷雅遠航至澳洲,在墨爾本開設 Swire Bros.,從事鐵絲網、水泥、橄欖油到健力士啤酒等的進口業務。他於一八五八年返回利物浦。
1861-1870 對華貿易
1861
開拓對華貿易
集團
美國爆發內戰,從美國南部各州進口原棉的業務被迫中斷,這是當時約翰.森姆爾.施懷雅的業務支柱,於是他便開始與中國展開貿易。
1866
成立太古洋行
集團
1866年Butterfield & Swire(後稱太古洋行)開業時的報章啟事
藍煙卥輪船公司
1908年上海辦事處外貌
約翰.森姆爾.施懷雅與巴特菲爾德(Richard Shackleton Butterfield)合作,在上海成立 Butterfield & Swire,初時經營茶葉及絲綢貿易,以及由英國進口棉花及羊毛匹頭。Butterfield & Swire 還擔任多項英國業務的中國代理,包括主要的保險及船公司,其中最著名的是藍煙卥輪船公司(Blue Funnel Line),太古擔任該公司的遠東經理人超過一百二十年。為配合中國傳統,約翰.森姆爾.施懷雅為公司起了一個中國名字 ─「太古」,寓意規模宏大、歷史悠久,這個名字至今在亞洲區廣為人知。
1867
太古洋行開設橫濱分公司
集團
1880年代太古洋行的橫濱分公司
太古洋行的橫濱分公司(約於1930年)
1868
倫敦總部
集團
John Swire & Sons 總部遷往倫敦,約翰.森姆爾.施懷雅與巴特菲爾德拆夥,但太古在亞洲的辦事處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仍一直保留著 Butterfield & Swire 這英文名字。
1870
太古洋行開設香港分公司
集團
1900年代位於中環干諾道1號海旁的香港辦事處
印有1900年代位於香港遮打道海旁香港分公司的明信片
1871-1940 業務新領域
1872
長江流域營運明輪船
集團
海洋服務
印有1904年下水的長江蒸汽船「金陵號」的太古輪船明信片
「惇信號」畫象
1930年代長江三峽旅遊海報
1937年太古輪船船期表
John Swire & Sons 成立太古輪船公司,於中國長江流域營運密西西比式明輪船。當時國內道路稀少,長江是通往內陸的重要通道。太古輪船公司的惇信號是第一艘懸掛太古輪船旗航行的船隻。在短短數年間,該公司已有船隻在中國沿岸作業,繼而將網絡擴展至日本、東南亞及澳洲。
1882
太古銀票
集團
太古莊的銀票
太古洋行在汕頭開設辦事處。太古發行的「太古莊」銀票於同年進入流通。
1882
新糖廠動土
集團
飲料及食物鏈
1882年興建中的太古煉糖廠(前稱太古車糖)
1889年的太古煉糖廠(前稱太古車糖)
1884年印有太古煉糖廠(前稱太古車糖)的印刷品
20世紀太古車糖(現為太古糖業)的包裝樣版
1950年代太古車糖(現為太古糖業)的運貨車
航運業務造就了新的商機。由於太古輪船公司從爪哇及菲律賓進口原蔗糖的貿易業務日益增長,加上有中國和日本兩個現成的市場,促使太古洋行在港島鰂魚涌臨海區購入大片土地。太古糖業有限公司於一八八一年成立,而太古煉糖廠的興建工程則於一八八二年展開,並於一八八四年投入運作,成為當時全球規模最大和最先進的廠房之一。
1898
詹士.司各特(James Henry Scott, 1845-1912)成為 John Swire & Sons 的高級合夥人
集團
1907
太古船塢開業
集團
海洋服務
太古船塢建造的第一艘蒸汽船「沙市號」於1910年下水
1919年的太古船塢
1920年的太古船塢
1948年的太古船塢
基於需要為藍煙卥輪船公司和太古輪船公司船隊提供可靠的修船設施,遂於香港興建太古船塢。這樣做實際上需要移去一整座大山,包括將一百六十萬立方碼的花崗岩山坡夷為平地,取其岩石填滿二十英畝的鰂魚涌港,成就合共逾五十二英畝的平地和逾半英里的深水泊位。由於香港擁有充沛的電力供應,加上太古具備最完善的機械工場及一個可容納全球最大型船舶的乾塢,使太古成為香港規模最大及最進取的僱主之一。
1910-40
拓展海洋業務
集團
海洋服務
貿易及實業
約翰(傑克).施懷雅(1861-1933)
華倫.施懷雅(1883-1949)
在此期間,太古的海洋業務在約翰.森姆爾.施懷雅的兒子約翰(又名傑克)(John Swire, 1861-1933)及華倫((George)Warren Swire, 1883-1949)兩位主席的領導下,取得長足發展。約翰於一九一二年詹士.司各特去世後接任主席,而華倫則於一九二七年出任主席。新增業務包括位於天津黑河的一家拖船及駁船公司,以及一九三三年在上海設立的永光油漆廠,此公司是當時一家主要漆油製造商。
1941-1945 戰火歲月
1941-1945
戰爭的代價
集團
飲料及食物鏈
海洋服務
太古船塢於1945年1月遭盟軍轟炸機空襲
第二次世界大戰幾乎將太古完全摧毀。長江自一九四二年開始禁止外資船隻駛入,中國沿岸航運的掣肘日益增多,為太古逐步撤離中國埋下伏筆。一九四五年,香港受到炮彈襲擊,太古煉糖廠和太古船塢在戰火蹂躪下變成頹垣敗瓦,太古輪船超過三十艘船隻被掠去或沉沒,公司在整個地區的財產均被摧毀或掠奪殆盡。
1946-1973 企業新方向
1946
戰後重建
集團
飲料及食物鏈
海洋服務
施約克(1893-1983)
施約克與國泰航空機師合照
1950年代的太古輪船航運路線圖
約翰的兒子施約克(John Kidston Swire, 1893-1983)出任太古主席。在他的領導下,太古重建各項主要業務。一九五零年,太古糖業公司及太古船塢再度全面投產。以香港為母港的太古輪船公司開始在澳洲、新西蘭及巴布亞新畿內亞開展新業務,在太平洋沿岸地區的業務網絡日益擴大,形成了公司營運至今的班輪業務模式。
1946
重投貿易市場
貿易及實業
合資公司的產品系列
太古洋行與 Maclaine Watson & Co. 合資成立一家以香港為基地的貿易公司「太古貿易有限公司」。太古看準戰後中港兩地物資短缺的時機,重投一般貿易市場。
1947
航空商機
集團
航空
太古於香港成立太平洋飛機修理補給公司
太平洋飛機修理補給公司的引擎測試裝置
太平洋飛機修理補給公司技工
施約克認為航空運輸是未來的發展關鍵,於是利用太古船塢的工程技術在香港啟德機場發展一家飛機修理及維修公司,名為太平洋飛機修理補給公司(Pacific Air Maintenance and Supply Company)。
1948
展翅高飛
集團
航空
Betsy(1947年)
Betsy(1983年)
1950年代國泰航空的宣傳廣告
1966年著名樂隊 The Beatles 乘坐國泰航空 Convair 880-M 型飛機來港
太古購入本地航空公司國泰航空的百分之四十五股權。此時國泰航空已由原本只有一架 DC3("Dakota")型美國退役軍機(暱稱 Betsy),擴大至包括六架DC3型飛機及一架 Catalina 水上飛機的機隊。香港航空業務的發展便成為了施約克引以為傲的成就。
1948
香港的漆油業務
集團
貿易及實業
永光油漆公司與 Duro Paint Manufacturing 合併並遷至香港
太古設於上海的漆油廠永光油漆公司遷至香港,並與 Duro Paint Manufacturing 合併成為太古國光公司。
1950
港機誕生
集團
航空
1950年代位於啟德機場的港機
渣甸與太平洋飛機修理補給公司合併成立港機後不久位於啟德機場的港機機庫
太平洋飛機修理補給公司與渣甸航空保養公司合併成立香港飛機工程公司(港機),現時該公司在全球飛機工程服務業內居於領導地位。
1952-58
多元發展澳洲業務
集團
飲料及食物鏈
太古重新設立澳洲總部,開始投資於公路拖運及冷藏業務,最初成立的冷凍貨物運輸公司 Frigmobile,當時已是澳洲的主要凍櫃貨車營運商。
1959
太古船塢及工程公司於香港股票市場上市。
集團
海洋服務
1959
區域航空公司
航空
L188 Electra(1958年)
L-188A Electra飛機在香港上空翱翔(1959年)
國泰航空吸納競爭對手 Hong Kong Airways,因而取得北行往台灣地區及日本的航權。這年是國泰航空的一個里程碑:該公司成為了一家真正的區域航空公司,利用其首架渦輪螺旋槳飛機洛歇 L188 Electra 開辦了前往悉尼的定期航班。
1965
進軍裝瓶業務
集團
飲料及食物鏈
香港最早期的可口可樂運貨車
1950年代香港的可口可樂運貨車
太古可口可樂香港印於1957年的宣傳廣告
1970年代位於荃灣的汽水廠
太古收購香港汽水廠,這是一家持有可口可樂香港裝瓶業務專營權的美資公司,當時年產量為一億零四百萬瓶。時至今日,太古可口可樂是全球其中一家最大的可口可樂裝瓶商,在中國內地十一個省份及上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越南和柬埔寨擁有生產、推廣及經銷可口可樂公司產品的專營權。於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太古可口可樂生產及經銷五十七個飲料品牌,專營區域覆蓋八億七千七百萬人口。
1966
施約翰(John Anthony Swire, 1927-2016)出任太古集團主席
集團
1972
精簡業務
集團
飲料及食物鏈
海洋服務
大型現代化貨櫃船的出現,使太古船塢設在香港島的設施不敷應用,於是太古決定與競爭對手香港黃埔船塢公司合併,成立香港聯合船塢集團,在香港的葵涌新貨櫃碼頭設立基地。同年,太古糖業公司關閉了煉糖廠,集中經營糖產品及包裝業務,至今仍是深受香港人愛戴的品牌。
1972
建設高樓
集團
地產
1978年太古城進行首期興建工程
售樓活動展開首日,大批置業人士湧進於仁行的售樓處
太古煉糖廠和太古船塢結業後,在港島鰂魚涌區騰出大片土地。太古開設一家名為太古地產的新公司,開始為這一區(現稱太古坊及太古城)建構全新的市區地貌。最先興建的是香港島首個私人屋苑太古城,連同太古城中心零售及辦公樓綜合項目(其地庫停車場以太古乾船塢舊址建成),是由太古地產發展及管理的一系列混合用途物業項目中的首項。
1974-1979 邁向全球化
1974
太古公司的誕生
集團
太古船塢結業後留下的空殼股份公司太古施懷雅有限公司(Taikoo Swire)更名為太古股份有限公司(Swire Pacific Limited)- 持有集團旗下主要香港資產的現成控股公司。此年太古洋行(Butterfield & Swire)為與英國母公司(即英國太古集團)統一名稱,更名為 John Swire & Sons,令 Butterfield 這一名字成為過去。
1975
離岸石油及天然氣
集團
海洋服務
由Swire Northern Offshore擁有的Pacific Supplier
太古進軍離岸石油及天然氣業時,正值原油價格飆升,離岸勘探工程因而大幅增加。業界對拋錨補給拖船的需求(為離岸鑽油台提供拖船、繫泊及維修服務)遠超供應量。公司成立合資補給船公司 Swire Northern Offshore,太古其後全面收購其合資夥伴 Northern Offshore,Swire Northern Offshore 遂於一九八零年改名為太古海洋開發公司。
1976
投資於農業企業
集團
飲料及食物鏈
1935年的 James Finlay 廠房
太古於一九七六年購入一家名為 James Finlay 的格拉斯哥公司近三成股權。James Finlay 於一七五零年成立,最初經營紡織品貿易,繼而從事棉花生產業務,後來轉為種植茶葉,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茶葉貿易商。Finlays 於二零零零年成為太古的附屬公司。
1977
業務擴展至巴布亞新畿內亞
集團
地產
飲料及食物鏈
海洋服務
1970年的Steamships Trading Company
太古購入巴布亞新畿內亞其中一家最古老的公司 Steamships Trading Company 的股份。現時太古持有 Steamships 百分之七十二的股權,該綜合企業從事船務、運輸、地產、酒店及生產業務。
1978
多元發展美國業務
集團
地產
飲料及食物鏈
太古購入美國十個可口可樂專營權中的首個專營權。
邁阿密市 Brickell 區
太古在美國開展飲料及地產業務。集團最初於鹽湖城取得首個美國可口可樂裝瓶業務專營權,並購入邁阿密市 Brickell 區一個人工島作發展用途。
1979
支援全球能源業
集團
海洋服務
太古收購專門提供北海運輸及倉儲設備的 EPD Containers and Supply Ltd.,作為投資於能源業策略的一部分。Swire EPD 於一九九八年更名為 Swire Oilfield Services(「SOS」),反映該公司擴大了服務範圍及區域。現時 SOS 是支援世界能源業的全球最大離岸貨運裝置供應商。
1980-1988 本港業務全速發展
1980
國泰航空開辦倫敦航線
航空
國泰航空倫敦航班的電視廣告
1980年由香港飛往倫敦的首航航班
經過近十年的高速增長,國泰航空開辦香港至倫敦的航班,終使這家香港航空公司成為真正的國際航空公司。
1982
美國冷藏業務
集團
飲料及食物鏈
太古購入 United States Cold Storage-現時美國最大規模的公共冷藏庫物流公司之一。
1983
開拓零售業務
集團
貿易及實業
太古繼續發展貿易業務,購入馬拉松 - 現時香港最大規模的體育用品連鎖店。除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中國內地表現出色的馬拉松外,太古資源至今還增添了多間多種品牌運動及休閒用品連鎖店,包括 GigaSports、CATALOG及Go Wild。
1985-86
太古廣場落成
地產
位於金鐘的地盤
太古廣場購物商場
太古廣場發展項目
太古地產購入位於香港商業中心區邊緣的兩幅相鄰地皮,用以發展太古廣場,至今太古廣場已成為太古地產所管理的尊貴地標項目。太古廣場包括三座甲級辦公樓、一個購物商場及四間五星級酒店。
1986
國泰航空上市
集團
航空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總行堆滿等候領取認購表格的人龍
國泰航空成立四十周年,並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是次上市獲大量超額認購,刷新了香港的紀錄
1987
施雅迪(Adrian Swire, 1932-2018)出任太古集團主席
集團
1989-1999 重返中國市場
1989
夥拍可口可樂公司
飲料及食物鏈
太古於杭州及南京開設可口可樂生產廠房
可口可樂公司邀請太古飲料(品牌現已革新為太古可口可樂)合作,使可口可樂在中國絕迹近四十年後,重返中國內地市場。太古飲料獲授予數個專營區域,並在其後十年間,在七個省份建立生產設施及經銷系統,這項業務擴展最初是與中國政府的對外投資機構中國中信公司聯手進行的。
1990
重返中國內地市場
集團
航空
卜內門太古漆油公司於上海開設生產廠房。
太古於一九九零年代開始再度投資於中國內地,除以可口可樂公司中國業務系統的主要裝瓶商身份投資於飲料生產業務外,還涉足多個不同行業。國泰航空進行股權重整,令中資持股量增加,以保障香港航空業的長遠未來。
1993
港島新商業樞紐
地產
太古坊首座甲級辦公樓落成。現時太古坊和相鄰的太古城中心及太古城,構成共有十三座相連互通的辦公樓及六十一座住宅大廈的綜合住宅、商業及娛樂樞紐。
1994
國泰航空購入華民航空的大多數股權
集團
航空
國泰航空購入全貨運航空公司華民航空的大多數股權。
1994
擴展澳洲物流業務
集團
貿易及實業
Kalari Holdings Pty. Limited 提供專門的散貨處理及搬運服務
太古購入澳洲公路運輸公司 Kalari,該公司其後擴充業務,在澳洲各地提供專門的散貨儲存及分銷服務。
1996
策略性股權重組
集團
航空
國泰航空與港龍航空進行股權重組計劃後,施雅迪爵士於七月初前往北京拜會中國副總理錢其琛先生
國泰航空進行劃時代的股權重組計劃,增加中國政府對外投資機構中國中信公司所持有的國泰航空股權。是次交易相當重要,可確保國泰航空在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國時能順利過渡,其航權及太古的管理權均維持不變。
1996
港機業務擴展至中國內地
航空
香港飛機工程公司成立的廈門太古飛機工程公司(現時簡稱「廈門太古」)開業,該合資公司當時僅有一個機庫及少於一千名員工。時至今日,廈門太古已是亞洲最大的飛機維修設施之一,營運六個機庫及僱用逾四千六百名員工。
1998
士葛(Edward Scott, 1939-2002)出任太古集團主席
集團
1999
獨家汽車經銷權
集團
貿易及實業
太古擴展汽車貿易業務,繼約二十年前購入 Volvo 汽車的台灣地區專營權後,再購得 Volkswagen 及 Kia 汽車的台灣地區獨家代理權。
2000 至今 太古踏入新紀元
2002
施雅迪爵士再獲委任為主席
集團
士葛 CMG 不幸逝世,由施雅迪爵士再度出任太古集團主席,直至二零零五年。
2002
廣州地標
地產
太古地產簽訂合資協議,在廣州發展及管理佔地四百萬平方呎的綜合大樓。太古滙於二零一一年開幕,包括一個購物中心、兩座辦公樓、一座文化中心、一家五星級酒店及酒店式住宅。
2005
何禮泰出任太古集團主席
集團
何禮泰(James Hughes-Hallett, 1949- )出任太古集團主席。
2006
策略夥伴
集團
航空
國泰航空於二零零六年進行股權重整,增加國航和中航興業於國泰航空的總持股量,同時國泰航空亦增持國航的股權。此舉不但有助鞏固中國航空業各主要公司之間的策略夥伴關係,亦加強了國泰航空作為香港本地航空公司的地位。
2008
新的地產投資
地產
太古酒店成立,負責創辦及管理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國內地及美國多間都會時尚酒店。在北京,太古地產的三里屯太古里綜合發展項目開始分階段啟用,該項目以零售為主導、並設有一家豪華酒店,太古地產還購入另一個名為「頤堤港」的綜合發展項目的五成權益。
2011
更新船隊
海洋服務
太古輪船公司展開史無前例的造船計劃,於四年間更換整支船隊。該公司訂購共十二艘多用途船、二十八艘靈便型散貨船及一艘水泥船,於二零一三年至二零一六年間接收。除四艘船外,全部船隻均在中國內地的造船廠建造。
2011
進口汽車來港
貿易及實業
太古開設躍達汽車公司,作為 Abarth、Fiat、Alfa Romeo 及Jeep客車以及Volvo、UD 及Renault Trucks在香港及澳門的獨家進口商。
2012
太古地產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集團
地產
太古地產慶祝成立四十周年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2012-15
提取物業務
飲料及食物鏈
Finlays逐漸加強發展提取物業務,擴濶業務範圍。該公司從茶、咖啡和植物來源提取食材和調味料,供應全球飲食業,在業內居於領導地位。二零一二年,Finlays 購入中國內地公司大閔食品(全球最大的茶提取物生產商)的兩成權益,其後更將持股量增至四成。二零一四年,Finlays 收購美國主要的咖啡提取物生產商 Autocrat 百分之一百的權益,並在翌年購入阿根廷最大的茶園公司 Casa Fuentes(以紅茶味為主要材料的美國即時飲用茶類飲品業的主要供應商)百分之一百的權益。
2013
綠色投資
集團
貿易及實業
Argent Energy 位於蘇格蘭 Motherwell 的先進廠房於2005年投產。
太古開始投資於多項以環保為主要元素的業務。集團收購英國生物柴油生產商 Argent Energy 的控股股權。該公司回收廢棄食用油、動物脂肪及下水道油脂,用以生產車用燃油。
2013
維持香港的航運樞紐地位
航空
位於香港國際機場的國泰航空貨運站啟用,創造一千八百個職位。該貨運站具備全球最先進的貨運站設計及物料處理技術,每年可處理二百六十萬噸貨物,使香港每年的航空貨運處理量增加百分之五十,共七百四十萬噸。
2014
投資於航空生物燃料
航空
國泰航空購入 Fulcrum BioEnergy 的股權,該公司是以城市固體廢物轉化成為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的全球先驅。有關投資是國泰航空策略的一部分,以期達成二零二零年起實現碳中和增長的目標;國泰航空亦與 Fulcrum 商議了一項長期供應協議,協議關乎國泰航空每年耗油量的百分之二。
2014
港機走向全球化
航空
香港飛機工程公司收購 TIMCO Aviation Services (現改稱為港機(美洲)),為其業務組合增添北美的機身、外勤維修、引擎大修及客艙設計整裝方案服務,使香港飛機工程公司成為全球化的維修、修理及大修集團。
2014
新的食品業務
飲料及食物鏈
太古購入重慶新沁園食品公司的控股權益,該公司是中國西南部一家主要的烘培連鎖企業,現時在重慶、貴陽及成都設有逾五百五十家分店。該公司於二零一六年成為全資附屬公司。
2015
施納貝出任主席
集團
施納貝(1964- )
施銘倫(1973- )
施納貝(Barnaby Swire, 1964- )出任太古集團主席,而施銘倫(Merlin Swire, 1973- )則成為副主席。
2015
成都新地標
地產
博舍
太古地產與遠洋地產合資發展的綜合發展項目-成都遠洋太古里正式開幕。整個發展項目包括一個開放式的購物商場、由太古酒店管理的博舍酒店及酒店式住宅,以及一座甲級辦公樓。
2017
太古飲料擴大內地專營區域
飲料及食物鏈
隨著可口可樂裝瓶投資集團重整專營業務,太古飲料(品牌於二零一九年革新為太古可口可樂) 擴大中國內地專營區域的工作已告完成。現時太古可口可樂在十一個省份及上海市擁有十八家裝瓶廠,可口可樂系列飲料銷售所及之處覆蓋逾六億五千萬人,佔中國半數人口。
2017
上海新發展項目
地產
上海興業太古匯夜景
上海興業太古匯購物中心
太古地產於內地的第五個、也是上海首個多用途發展項目開幕。該項目名為興業太古滙,由太古地產與香港興業攜手發展,包括一個購物中心、兩座甲級辦公樓、兩間豪華酒店及一座酒店式住宅大樓。
2018
太古公司對港機工程進行私有化
航空
透過協議安排,香港飛機工程有限公司(「港機工程」)成為太古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進行私有化前,太古公司擁有約百分之七十五的港機工程股份。
2019
完成收購香港快運
航空
香港快運航空有限公司於二零一九年七月成為國泰航空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
2020
歷經五代的卓越服務
集團
太古集團已發展為多元化和國際化的業務集團,但仍保留著家族業務的特色。施懷雅家族多位成員積極參與業務,現任太古集團主席施納貝及太古公司主席施銘倫均為二百多年前於利物浦創立太古的約翰.施懷雅的後裔。施銘倫的胞弟施維新為英國太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已故的施約翰爵士CBE(施納貝之父)為太古集團前主席 (1966-1987) 及永遠總裁 (1997-2016);而已故的施雅迪爵士(施銘倫及施維新之父)亦為太古集團前主席(1987-1997及2002-2005)及榮譽總裁(2005-2018)。
對不起,找不到你要的資訊,請嘗試進行另一項搜尋。